|
|
多丽丝·莱辛 |
|
多丽丝·莱辛(Doris Lessing,1910—2013),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,为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。她1919年出生于伊朗,原姓泰勒。父母是英国人。在莱辛5岁时她全家迁往罗得西亚,此后20余年家境贫困。她15岁(又有说是12—13岁)时因眼疾辍学,在家自修。16岁开始工作…… [详细]
|
|
|
|
目前共有4页/34篇文章,当前是第2页 [上一页] [下一页]
女性文学:回归女人放弃女权
|
2008-2-3
|
当女人始终处于话语中心,而女性主义少人问津的今天,《第二性》作为一本非常理想的文学体教科书,是那些不想参加什么运动,只是想了解女人本身的读者(包括一些男人)的最优选择。 诺贝尔小红花戴在了多丽丝……
|
[点出查看全文]
|
评论(0) | 阅读(3235)
|
评《又来了,爱情》
|
2008-1-13
|
◆在莱辛的所有小说里,自由是惟一的真命题。她把女性放在各种诱惑之中,考验她们对自我,对自由的信仰是否坚定。 《又来了,爱情》,多丽丝·莱辛的小说,套盒结构。一个漂亮女编剧萨拉,守寡二十年……
|
[点出查看全文]
|
评论(0) | 阅读(3282)
|
爱情,或者疑似爱情
|
2008-1-3
|
关于时光对女性年华的舔食,《又来了,爱情》描摹之贴切,近乎残忍。 要是认定多丽丝·莱辛的小说不好读,难以吸引中国读者,那多半是因为没读过、或没读懂她的《又来了,爱情》。 这个英国女作家……
|
[点出查看全文]
|
评论(0) | 阅读(2994)
|
剖析知识女性情感佳作
|
2007-12-23
|
诺贝尔文学奖得主、英国女作家多丽丝·莱辛在《又来了,爱情》中,细致入微地剖析了知识女性对爱情的渴望。她还指出,无论这种渴望带来的是痛苦还是愉悦,是浪漫还是现实,它都是女性情感生活中绕不过去的一……
|
[点出查看全文]
|
评论(0) | 阅读(2925)
|
译文出版社翻倍出价再购版权
|
2007-12-18
|
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、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·莱辛的晚年代表作《又来了,爱情》日前由上海译文出版社重新出版,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名65岁的才女萨拉与三名青年才俊的爱情故事。上海译文出版社版权部负……
|
[点出查看全文]
|
评论(0) | 阅读(2781)
|
莱辛:因特网引人上钩使人失去自由
|
2007-12-10
|
由于本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多丽丝·莱辛将缺席颁奖典礼,日前,诺奖官方网站全文刊载了她的获奖致词。在这篇名为《未获奖者致词》的文章中,莱辛呼吁人们不要沉溺于电视和网络,因为作家“不会从没有书的房……
|
[点出查看全文]
|
评论(0) | 阅读(1571)
|
爱情又来了:莱辛晚年唤醒爱
|
2007-12-4
|
《又来了,爱情》,是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·莱辛晚年代表作。莱辛在书中既反映出两位女性对于爱 情可望而不可即,万般无奈的心情,也折射出她对人性的深刻关怀,试图唤醒人与人之间的……
|
[点出查看全文]
|
评论(0) | 阅读(2337)
|
诺奖作家争议作品来华
|
2007-11-26
|
英美文学史上早就有了著名的“历险记”——美国作家马克·吐温的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和《哈克贝利·费恩历险记》,但英国老太太多丽丝·莱辛不介意。1999年,这位被称为女权主义作家的80岁老女人,在旧式……
|
[点出查看全文]
|
评论(0) | 阅读(1521)
|
莱辛作品市场销量平平 “诺奖效应”失灵
|
2007-11-16
|
喜欢猫的作家不少,除了朱天心还有多丽丝·莱辛。在老人家戴上诺奖的桂冠后,五十多部作品的版权纷纷涨价,各出版社也拉开抢夺大战,其中大热门《特别的猫》终被译林出版社抢到,预计明年1月将亮相全国图书……
|
[点出查看全文]
|
评论(0) | 阅读(587)
|
|
共有34篇文章,当前第2页,
共分 4 页:
[1] [2] [3] [4]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