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图书首页 | 专题 | 连载 | 新闻 | 书评书摘 | 访谈 | E-book | 书城 | 组合查询 |



奥尔罕·帕慕克(Orhan Pamuk)

奥尔罕·帕慕克

    奥尔罕·帕慕克(Orhan Pamuk)(1952.06.07~ )被认为是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,是享誉国际的土耳其文坛巨擘。出生于伊斯坦堡,在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主修建筑。于2005年荣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,并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。
    他的作品曾获得欧洲发现奖、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、都柏林奖等等。其中,《我的名字叫红》获得了包括法国文学奖、意大利格林扎纳·卡佛文学奖和都柏林文学奖在内的欧洲三大文学奖项。2006年9月,帕慕克荣获诺贝尔文学奖,成为蜚声全球同时备受争议的畅销作家。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语言出版。文学评论家把他和普鲁斯特、托马斯·曼、卡尔维诺、博尔赫斯、安伯托·艾柯等大师相提并论。



纯真博物馆
别样的色彩——关于生活、艺术、书籍与城市
新人生
寂静的房子
我的名字叫红
伊斯坦布尔:一座城市的记忆
白色城堡

我的名字叫红(插图注释本)
黑书
杰夫代特先生
我脑袋里的怪东西
我的名字叫红
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


《阿拉·古勒的伊斯坦布尔》前言
帕夏宅邸的拆毁
关于身份的故事
《新人生》中文版序言
帕慕克:亲历伊斯坦布尔大地震
奥尔罕·帕慕克:我们究竟是谁?
帕慕克:徘徊于震后废墟
一座城市的迷人记忆
奥尔罕·帕慕克——我不想上学了,读书很快乐
博斯普鲁斯海上船只冒出的烟


《我的名字叫红》(2016-3-18 )
《我脑袋里的怪东西》:帕慕克脑袋里的伊斯坦布尔(2016-3-9 1)
《我脑袋里的怪东西》(2016-3-4 1)
《我脑袋里的怪东西》:破碎拼图与纸上城邦(2016-3-4 1)
寻找没有帕慕克的土耳其(4):安纳托利亚的塞尔柱印记(2014-3-4 1)
寻找没有帕慕克的土耳其(3):谈论宗教时,土耳其人会说什么?(2014-2-14 )
在阅读中,谈“情”说“爱”(2014-2-14 )
迷失在帕慕克的“城堡”中(2014-1-23 )
寻找没有帕慕克的土耳其(2):博斯普鲁斯上的“沟壑”(2014-1-21 )
帕慕克的呼愁穿透伊斯坦布尔(2013-6-27 )
奥尔罕·帕慕克论伊斯坦布尔之此时此刻(2013-6-15 )
这一切真的在帕慕克身上发生过吗(2013-4-21 )
帕慕克的天真与感伤(2013-1-20 )
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(2013-1-14 )
没有终点的感伤旅程(2012-12-21)
奥尔罕·帕慕克《白色城堡》(2012-11-26)
奥尔罕·帕慕克《纯真博物馆》(2012-11-23)
奥尔罕·帕慕克《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》下(2012-11-22)
奥尔罕·帕慕克《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》上(2012-11-20)
追寻小说艺术的“隐秘中心”(2012-11-8 )
帕慕克讲述“小说的艺术”(2012-10-22)
帕慕克的“天真”与“感伤”(2012-10-14)
小说之味,尽在天真与感伤之间(2012-10-12)
跟着文学去旅游(2012-9-28 )
为何厚爱帕慕克(2012-9-27 )
不得不“感伤”的现代文学(2012-9-27 )
帕慕克全部作品已译到中国——《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》出版(2012-9-16 )
对小说的依恋与抗争——奥尔罕·帕慕克的文学省思:《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》(2012-9-11 )
帕慕克作品已全部译入中国——中文版发行量逾七十六万册(2012-8-17 )
奖金100万丹麦克朗,帕慕克获松宁奖(2012-5-18 )
江湖文化史,街头夜酒郎:奥尔罕·帕慕克小说新作预览(2012-5-18 )
土耳其作家奥尔罕·帕慕克获2012年丹麦最高文化奖(2012-5-16 )
帕慕克展出红楼秘史:纯真博物馆周六开张(2012-4-27 )
“纯真博物馆” 本月开张(2012-4-20 )
纯真博物馆有望明年年初开馆(2011-11-19)
暗夜中的魂灵(2011-8-16 )
别样的色彩 诡异的智慧(2011-5-31 )
纯真博物馆还是贱人博物馆(2011-5-25 )
别样的碎片,别样的帕慕克——地震、拉登、东西方与身份焦虑(2011-5-16 )
游走于东西方罅隙中的异乡客——读帕慕克《别样的色彩》(2011-4-29 )
帕慕克的精神原乡(2011-4-24 )
帕慕克的所有碎片都……指向一个隐藏的中心(2011-4-17 )
也是别样的精神自传(2011-4-16 )
帕慕克的“罪与罚”(2011-4-16 )
片断文字拼出的完整色彩(2011-4-13 )
别样的色彩,别样的帕慕克(2011-4-3 1)
帕慕克的碎片式思绪(2011-4-3 1)
帕慕克的反省(2011-4-1 1)
看!那些关于爱的桥段(2011-3-28 )
作家的秘密是执着——帕慕克的散文集《别样的色彩》中文版面世(2011-3-22 )
帕慕克:文字让被忽略的小事长存(2011-3-21 )
帕慕克最新散文集引进出版(2011-3-18 )
帕慕克散文集《别样的色彩》中文版出版(2011-3-18 )
无法拒绝的帕慕克(2011-3-12 )
中译帕慕克随笔集《别样的色彩》即将出版(2010-12-3 )
帕慕克中译本《别样的色彩》即将出版(2010-12-1 )
在伊斯坦布尔读《伊斯坦布尔》(2010-11-24)
恋物者的温情与敬意——读奥尔罕·帕慕克的《纯真博物馆》(2010-5-10 )
纯真的幸福(2010-4-27 )
帕慕克越洋接受中国媒体访问(2010-4-27 )
大作家什么时候开始谈论爱情(2010-4-18 )
读书报专访帕慕克(2010-4-10 )
这一次,听帕慕克说爱情(2010-4-2 1)
纯真博物馆:情终之处(2010-3-29 )
帕慕克接受早报独家专访谈新作(2010-3-16 )
如果爱情只能存在于内心——读帕慕克《纯真博物馆》(2010-3-16 )
《纯真博物馆》 如果·爱(2010-3-15 )
《纯真博物馆》:挑逗情色,更挑逗智力(2010-3-6 9)
悼念纯真(2010-3-4 1)
帕慕克 锁在博物馆里的幸福纯真(2010-2-27 )
《纯真博物馆》: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之恋(2010-2-9 1)
2010引进文学登场:每一个作者符号都很强(2010-1-12 )
帕慕克新作《纯真博物馆》转向“爱情至上”(2010-1-11 )
帕慕克:怪而不坏的纯真大哥(2010-1-8 1)
帕慕克:某一角度而言,我就是凯末尔(2010-1-4 1)
帕慕克新书附赠博物馆门票(2009-12-25)
帕慕克:这是我最柔情的小说(2009-12-23)
帕慕克:老派精英须容忍言论自由(2009-11-25)
前诺奖得主帕慕克最柔情小说英文版出版(2009-11-9 )
帕慕克的“呼愁”(2009-11-2 )
好大一场雪(2009-10-31)
诺奖得主帕慕克被控侮辱国格(2009-5-20 )
刻意的平淡(2009-4-27 )
帕慕克:“家”会毁灭写作(2009-3-18 )
“聆听”大师初啼之声——帕慕克处女作《杰夫代特先生》出版(2009-3-18 )
帕慕克处女作中文版面世(2009-3-15 )
帕慕克处女作《杰夫代特先生》出版(2009-3-11 )
读书当如帕慕克(2008-12-14)
《伊斯坦布尔》:外国人的眼睛(2008-10-14)
“成长中”的帕慕克(2008-9-12 )
帕慕克:我不是土耳其的流亡者(2008-9-10 )
《纯真博物馆》两天卖十万册(2008-9-4 1)
帕慕克获得诺贝尔奖后新作昨日首发(2008-8-31 )
帕幕克为什么不再碰家庭题材?(2008-7-3 9)
缀合记忆的碎片——帕慕克访华掠影(2008-6-27 )
一位土耳其作家的荣耀(2008-6-27 )
诺贝尔奖三巨头(2008-6-23 )
诺贝尔奖得主帕慕克访华 签售收入捐四川地震灾区(2008-6-20 )
帕慕克中译本的另一种趣味(2008-6-19 )
帕慕克在中国(2008-6-10 )
帕慕克与上海学者作家对话(2008-6-9 1)
帕慕克:中国将进入我的小说(2008-6-6 2)
无法寂静的房子(2008-6-3 1)
帕慕克:书中人物的两难,不是我的(2008-6-3 1)
伊斯坦布尔的游历,《伊斯坦布尔》的亲历——帕慕克对法国几部伊斯坦布尔游记的思考(2008-6-2 1)
帕慕克 我的使命就是写小说——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做客文汇报接受独家专访(2008-6-2 1)
奥尔罕·帕慕克:幸福的困境(2008-6-1 1)
散记帕慕克北京行(2008-5-29 )
让爱跨越国界—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的中国行(2008-5-29 )
帕慕克:我同时属于东方和西方(2008-5-27 )
诺奖得主帕慕克北大演讲 称为少数人写作(2008-5-26 )
诺奖得主帕慕克昨在北大附中讲课时自称——活着的理由是写小说(2008-5-25 )
博尔赫斯:帕慕克的“文学父亲”?——兼谈当代小说的绝境拓路(2008-5-25 )
一部个人的历史,一座城市的忧伤(2008-5-25 )
帕慕克昨在北京谈小说艺术(2008-5-23 )
他曾亲历伊斯坦布尔大地震——记昨抵北京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、土耳其作家帕慕克(2008-5-22 )
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将捐赠来华签售款项(2008-5-22 )
帕慕克:“我能理解你们的悲伤和团结”(2008-5-22 )
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五月下旬来华(2008-5-12 )
帕慕克:别样的色彩(2008-4-27 )
帕慕克5月30日上海书城签售(2008-4-18 )
帕慕克与侦探小说(2007-12-29)
一个“没落贵族”的忧伤(2007-12-7 )
帕慕克:小说家的政见来自想象(2007-11-5 )
侦探小说:卡利普与如梦的歧见(2007-11-4 )
一部个人史与一座城市的忧伤(2007-7-6 1)
记忆的花园,城市的谜题(2007-6-28 )
腥风血雨化雪中 帕慕克的“愤怒”(2007-6-25 )
那场雪,谋杀了不坚定的爱情(2007-6-18 )
疑难的命运之雪(2007-6-5 1)
帕慕克的忧伤之城(2007-5-25 )
诺奖得主帕慕克有望8月登临上海书市(2007-5-25 )
土耳其文学搭帕慕克“顺风车”(2007-5-23 )
帕慕克小说《雪》中文版问世(2007-5-23 )
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携精品参加重庆全国书市(2007-4-25 )
这城市令我忧伤(2007-4-20 )
帕慕克自传小说《伊斯坦布尔》将亮相重庆书市(2007-4-17 )
土耳其作家帕慕克回忆录出版(2007-4-12 )
“我的名字叫红”的作者要自我流亡(2007-3-9 9)
帕慕克:跟保镖在一起的日子不值得活(2007-2-18 )
曲径通幽处(2007-1-19 )
《红》为什么这样红(2007-1-16 )
诺奖7日颁奖 帕慕克将以土耳其语演讲(2006-12-7 )
人类如何走出“迷宫”?(2006-11-16)
奥尔罕·帕慕克——政治没有影响我的作品(2006-11-16)
小语种文学出版风光与尴尬(2006-11-9 )
“土耳其不反对作家,土耳其为帕慕克感到高兴” (2006-11-3 )
先睹为快帕慕克(2006-10-24)
帕慕克为畅销书正名(2006-10-24)
他的名字叫帕慕克(2006-10-23)
撕裂:“现代性幽灵”之旅(2006-10-22)
帕慕克:土耳其文学中那根“最高的枝条”(2006-10-21)
《我的名字叫红》我翻译的第一部土耳其语小说(2006-10-21)
我的名字叫红,就是红(2006-10-20)
奥尔罕·帕慕克:为文明的共存写作(2006-10-20)
帕慕克:土耳其文学的骄傲(2006-10-20)
帕慕克:追寻伊斯坦布尔的“忧郁的灵魂”(2006-10-19)
帕慕克明年将作中国行(2006-10-13)
记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(2006-10-13)
小说需要知识知识不可卖弄(2006-9-27 )
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桥——读《我的名字叫红》(2006-9-18 )
博斯普鲁斯之上(2006-9-9 8)
被帕慕克谋杀——评《我的名字叫红》(2006-8-28 )
“观看的喜悦”与“生命的喜悦”(2006-8-28 )
帕慕克,无法忘却的土耳其哀歌(2006-8-25 )
好看得惊动了诺贝尔文学奖——评《我的名字叫红》(2006-8-22 )
“我与细密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”——《我的名字叫红》上海书市与读者见面(2006-8-10 )
2006上海书市世纪文景重点书及活动(2006-8-8 1)
我的名字叫红——我与细密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(2006-8-8 1)
让人们看到这个世界:我的名字叫红(2006-8-7 1)
土耳其文学旗手登陆内地——帕慕克代表作《我的名字叫红》中译本近日出版(2006-7-20 )







|公司简介|联系方式|
(如您发现本网站有违法和不良信息请致电53204934举报)
互联网出版许可证
新出网证(沪)字001号


出版物经营许可证
新出发沪批字第Y4794号
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54号
沪公网备

沪ICP证020698

版权所有: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  
2001--2021  ver 3.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