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书首页 | 专题 | 连载 | 新闻 | 书评书摘 | 访谈 | E-book | 书城 | 论坛 | 组合查询
热点推荐

奥尔罕·帕慕克 郭敬明 黎东方 余秋雨 村上春树 多丽丝·莱辛 米兰·昆德拉 钱文忠 丹·布朗

《黎东方讲史》五大特点

2007-5-18 9:33:02 来源:中华读书报 作者:李伟国

    特点一:历史学家的历史著作 

  黎先生所写的是真实的历史,信而有征,事皆属实。以《细说三国 
》为例,他每在叙述过程中,能指出正史之误。如诸葛亮究竟斩了马谡与否,陈寿《三国志》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,黎先生作了详细介绍。黎先生还时时意识到《三国演义》的存在,指出了《三国演义》的以假乱真,如张飞绝非莽汉,而是写得一手好字、善画的文雅之人,《捉放曹》的陈宫非真实,陈宫叛曹另有原因。凡此皆一新耳目。对于难度较大的官制和地理沿革等,亦大费功力,认真考订。如当时所谓扬州刺史,其治地并不在今之扬州,应是九江郡的寿春(今安徽寿县),辖境则包括今日的安徽、江西、浙江与长江以南的江苏,今日的扬州,在东汉末年属于徐州,称为广陵。 

  邓广铭教授指出,黎先生的《细说》是深入浅出,切合于大众阅读的通俗性历史读物。他的讲史,全都是对各个朝代的历史事实与现象,透过其表面而洞察其底蕴,并探明其彼此间的相互关系,有了融会贯通的理解,然后才笔之于书的。黎先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,乃全是出于他的素养,绝不是临阵磨枪,寻掇捃摭而得来的,所以才能这样的左右逢源,曲汇旁通。如《细说元朝》的第一节《源远流长》,为了考明蒙古族的族源,不但取证于近十部正史,还取证于《黑鞑事略》、《元朝秘史》和《蒙古秘史》,以及波斯人所著《集史》,还参考了王国维和法国伯希和诸人的论文,用宏而取精,而定其取舍从违的。 

    特点二:平铺开式的讲史结构 

  这是黎先生细说体的一大特色。他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中的重要人物、重要事件,以及职官制度、文化学术等等,分列为若干平铺开的题目,构成一个看似无梯次、无重点的大框架,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分别加以细说,分则为一个个独立的历史故事,合则为一部断代信史。无篇章节层次而只以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历史故事直接展开的方法,使讲史者易于切入,听史者易于亲近。 

  比如说,《细说清朝》的第一篇是《先说一个大概》,第二篇是《皇帝的祖宗》,第三篇是《他们搬了家》,《细说元朝》的第一篇是《源远流长》,第二篇是《寡妇孤儿》,在总的介绍之后,立即以各自的历史发展特色抓住了读者和听众。实际上,细说虽然是平铺开的,内在的逻辑也很分明,如《细说清朝》142个题目,大体按时间顺序,以若干事件、人物为重点说开去,说努尔哈赤的有10来篇,皇太极的有8篇,多尔衮的有10篇,读者在听完或看完以后,真会获得累累乎如贯珠的一系列真正的历史知识。 

    特点三:解答民间传说和历史之谜 

  黎东方还在深入挖掘史料,潜心对比研究的基础上,解答了许多民间传说和历史之谜,如秦始皇的神秘身世,孝庄太后有没有下嫁多尔衮,雍正是否为吕四娘所杀,乾隆是否汉人之子,等等。既具珍贵的史料价值,又增强了可读性,这是一般史书所难以做到的。 

  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,即位时年方6岁。他的父亲皇太极,是在1643年,年仅52岁的时候,无疾而终的。在顺治即位后,即由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为摄政王。当时顺治的母亲年方31岁,比多尔衮小一岁。从此便流传了皇太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之说,而且在清朝统治的260多年内,这一传说一直非常盛行。明清史专家孟森教授曾就此写过长篇考证文章,认为此说找不到史料根据,因而断言此事必非实有。黎先生认为有关的官方材料,早已被乾隆一代的君臣销毁干净,今天仍能依据的蛛丝马迹,仅有张煌言的几句宫词,以及在多尔衮死后,皇太后被迁出皇宫,到多尔衮的睿亲王府去住这一奇怪的事实。黎先生举出这两条关键材料,表明不能轻易否定此事。邓广铭教授认为黎先生要言不繁,却抓住了问题的实质,富有说服力。 

  雍正之死,史文所述颇有疑点。在他死的那一天之前,身体很好,不仅没有病,而且有精神离开京城宫殿,到郊外的圆明园去小住一番。可是各种史书说他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“不豫”,二十二日召见鄂尔泰等大臣,二十三日“崩”。黎先生认为其实雍正死于二十一日,二十二日“入受顾命”之说只为掩盖真相。而雍正的死因,民间传说被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刺死是有可能的。这个问题值得继续研究。 

    特点四:提出观点,表明好恶 

  细说体的另一个特点是,作者在叙述历史的同时,随时加以点评,鲜明地表达自己的好恶和观点,虽持一家之说,但冲破了某些所谓正统的陈腐思想,颇具真知灼见,引导读者以现代的眼光看历史,这是一种史家的史识。 

  例如,黎先生认为,刘备不仅不是圣人,而且不是贤人,因为他每逢军事失利,就把老婆孩子一起丢掉,只顾自己逃命。又如,黎先生认为,曹氏篡汉,只是个“篡”字,因为天下是曹操自己打出来的;而司马氏篡魏,不仅是“篡”,还要加个“窃”字,因为天下是司马懿靠“骗”和“媚”偷来的。再如,黎先生认为雍正为人虽狠,但政绩卓著,在位13年胜过康熙61年。

下一页

http://www.ewen.cc

     我要发言   



|公司简介|广告服务|联系方式|

中华人民共和国
互联网出版许可证
新出网证(沪)字001号

沪ICP证020698

版权所有: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  
2001--2008  ver 3.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