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书首页 | 专题 | 连载 | 新闻 | 书评书摘 | 访谈 | E-book | 书城 | 论坛 | 组合查询
热点推荐

奥尔罕·帕慕克 余秋雨 钱文忠 米兰·昆德拉 郭敬明 丹·布朗 多丽丝·莱辛 村上春树 黎东方

黎东方讲史·细说清宫秘事

2007-6-23 22:29:38 来源:易文网 作者:黎东方

孝庄下嫁之谜
    多尔衮在顺治七年(1650年)十二月初九日咯血而死。十六天以后,顺治皇帝的朝廷追尊他为成宗义皇帝。
    他在死的时候,自称“皇父摄政王”已有两年。他以“皇父”的身份,而被追尊为皇帝,原无足怪。
    这就牵涉到:他有没有在皇太极死后,与皇太极的寡妇、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正式结婚?有关的官方材料,早已被乾隆一代的君臣销毁干净。今天我们所能依据的蛛丝马迹,仅有张煌言的四句宫词:“上寿称为合卺樽,慈宁宫里烂盈门。春官昨进新仪注,大礼恭逢太后婚。”张煌言虽是清朝的敌人,但为人正派,非一般捕风捉影、恶意中伤的造谣专家可比。
    值得指出的是,皇太后当时并非鸡皮鹤发的老妪,而是三十一岁的少妇,比多尔衮还小一岁。
    另一件足以令人奇怪的事是,在多尔衮死后,皇太后被迁出皇宫,到多尔衮的“睿亲王府”去住。
    当年,努尔哈赤死时,多尔衮的母亲乌拉纳喇氏,被若干王子与大臣们逼迫自杀,殉葬。
    十五岁的多尔衮与同母弟多铎,被皇太极收养,住在皇太极的宫里,宫里有二十八岁的“孝端文皇后”及十四岁的“庄妃”。这庄妃在十三岁之时嫁给皇太极,过了十二个年头未曾怀孕,到崇德三年才生下福临(顺治皇帝)。生福临的时候,她自己是二十六岁。多尔衮是二十七岁,皇太极是四十七岁。
    皇太极暴死之时,多尔衮扶立六岁小侄儿福临,尊庄妃为孝庄太后。从此,他出入宫廷,毫无顾忌。
    多尔衮对于自己的王妃博尔济吉特氏并不宠爱。王妃也不曾生下子女。
    王妃在顺治六年(1649年)十二月去世,传说多尔衮之与孝庄太后结婚,即在此时。
    我们也不妨假定,多尔衮并未与太后结婚。那末,为什么他要把“迎娶朝鲜公主”的事秘密进行,说是“出关打猎”呢?
    
顺治出家之谜
    在清朝这一边,顺治皇帝在十八年(1661年)正月初七日死。
    传说他不曾死,而是“装死”,借此隐姓埋名,到五台山当了和尚。
    他留下一篇“遗诏”、九百五十八个字的洋洋大文,列举自己的十四大罪。在这一篇文章里面,没有一个字提到自己生病,或生了什么病,只淡淡地吩咐以玄烨为皇太子,“持服二十七日,释服即皇帝位”。
    顺治热恋过一位董鄂妃,董鄂妃在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先他而亡。顺治为她亲撰行状,说她对皇太后“奉养甚至,左右趋走,皇太后安之”;说她“事朕,候兴居,视饮食服御,曲体,罔不悉”;又说她“至节俭,不用金玉,诵四书及易,已卒业;习书未久,即精”。
    顺治在自罪的遗诏中,承认在董鄂妃死后“丧祭典礼,过从优厚,不能以礼止情”。(他追封她为“端敬皇后”。)
    关于董鄂妃的美,顺治下了“婗静”二字的按语。这婗字,根据“集韵”,意思是妩媚。塞外的满洲女子,刚健婀娜的很多,妩媚的极少。如果拿“妩媚”来形容一个南国佳人,倒是十分恰当。
    董鄂妃于入宫以前,是顺治的异母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妃子。博穆博果尔毫无功绩,照例至多封一个辅国公而已,突然在顺治十二年平步青云,被顺治封为亲王,可能是因为此时顺治对董鄂妃已有很深的好感。
    她在未为博穆博果尔的妃子以前,是不是被清兵从江南掳了来的?她是不是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?
    冒辟疆在《影梅庵忆语》中说,在辛卯年(顺治八年,1651年)三月底,梦见董小宛被人抢去,又说在同一天夜里,董小宛自己也梦见被人抢走。
    吴伟业(梅村)的四首“清凉山赞佛诗”,也常被附会为顺治出家的证据。清凉山是五台的最高峰。诗中点出了一个“董”字:“可怜千里草,萎落无颜色。”草头下面一个“千”字,“千”字下面一个“里”字:合起来,便是董小宛的董字了。但是这也可以解释成董鄂妃的董字。
    “清凉山赞佛诗”的确是可以当作史料看:“陛下寿万年,妾命如尘埃……回首长安城,缁素惨不欢,房星竟未动,天降白玉棺……”
    这“天降白玉棺”五个字,很值得特别注意。事实是:顺治的确有出家的意思,而且剃了头,但是未曾能够真的当了和尚,便死于天花。
    
雍正之狠
    在康熙的三十五个皇子之中,除了几个夭亡的、年幼的与无用的不值细说以外,在大体上分为三派。甲派是皇二子(太子)胤礽及其拥护者皇三子胤祉;乙派是皇八子胤禩及其拥护者皇长子胤禔、皇九子胤禟、皇十子胤礻我、皇十四子胤禵。丙派是皇四子胤禛(雍正)自己及其拥护者皇十三子胤祥、皇十七子胤礼。
    三派之中,以皇八子胤禩的乙派势力最大。雍正在当了皇帝以后,不先对付皇八子胤禩本人,反而发表他为“总理事务”的大臣之一,不久又封他为“廉亲王”,叫他兼“理藩院”尚书。这是雍正极高明的一着棋。
    同时,雍正命令那手握重兵、驻扎西宁的皇十四子胤禵(抚远大将军),赶紧回京奔丧。胤禵回来以后,雍正叫他留住在(河北)遵化的景陵(康熙的坟墓)等待“大祭”;其后,封他为“郡王”,限制他在景陵旁边的马兰峪居住。
    胤禩的另一党羽、皇九子胤禟,被雍正派赴西宁,似乎是叫他接掌胤禵所遗下的兵权,却不给他任何名义,实际上只是将他“充军”而已。

下一页

http://www.ewen.cc

     我要发言   



|公司简介|广告服务|联系方式|

中华人民共和国
互联网出版许可证
新出网证(沪)字001号

沪ICP证020698

版权所有: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  
2001--2008  ver 3.00